|
|
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前世与今生”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前世与今生 1897年(清光绪22年)3月,中国第一根地下电力电缆在上海投进使用,当年使用的那条2700米长橡皮绝缘铅包护套的照明电缆是进口产品。直到四十二年后(1939年)在昆明(电缆厂)才生产出首根国产电缆。1949年以前,电线电缆行业只有职工2000余人,生产设备约500台,年最高用铜量仅6500吨。其中昆明、上海、天津、沈阳四个电线厂共用铜5700吨,产量占全国的87.7%,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缓慢。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电线电缆行业才得到飞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线电缆行业发展迅速,1952年导体量达1.53万吨,为建国前的2.63倍。 “一五”计划时期电线电缆行业开始有计划地健康发展。1953年机械部直属电线电缆厂有昆明、沈阳、天津、上海、湘潭和哈尔滨等6家。其中沈阳电线厂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苏联援助扩建,1956年建成投产改名沈阳电缆厂。上海电线厂扩建了车间、绝缘线车间并筹建电缆车间,于1957年改名上海电缆厂。天津电线厂进口了匈牙利的拉线机和漆包机,建成新的漆包线车间,1963年划回电子产业部改名609工厂。 与此同时,国家对迅速发展中的私营电线厂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针对当时产品重复、工艺落后、质量低劣的现象采取整顿措施。上海市将当时的105家私营厂合并为18个中心厂,天津市将65个私营厂合并为10个电缆厂,北京市将17个厂合并为北京电线厂,广州将18个厂合并为广州电线厂,武汉将3个厂合并为武汉电线厂,福州将10个厂合并成福州橡胶电线厂。通过合营改组,进步了技术和治理水平,促进了生产发展。 为解决电线电缆行业专用设备题目,将私营上海新业铁工厂改组为公私合营上海新业电工机械厂,以生产线缆设备为主,1952年—1957年共生产电线电缆专用设备221台。 为了开展科研、工艺设计、工艺装备设计三结合的科研设计工作,1957年10月在上海组建了上海电缆研究设计室,从事电线电缆产品的研究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研究、电缆厂工艺设计、电缆专用设备设计及成套设备选型定型工作,并作为布局技术后方和电线电缆产业的情报中心。 为进步企业治理水平,在学习苏联企业治理的基础上由沈阳电缆厂编制出连续作业型企业的《生产组织设计》。随后,上海电缆厂制订了生产作业计划、材料本钱定额核算、新产品试制、生产技术预备等的工作程序和办法。其他主要厂也开展了计划、生产、技术、治理和经济核算工作,使企业治理水平有所进步。 1958年,各地电线电缆厂竞相发展,新建较大规模的郑州、西安、兰溪、白银、贵阳等五家电缆厂同时,大规模扩建湘潭、昆明、上海三个厂。郑州电缆厂1959年动工完成电缆线车间土建工程后,到1963年修改设计规模后继续兴建。西安电缆厂由哈尔滨电线厂调人参加建设,1959年完成通讯电缆、电磁线车间土建工程并生产一些产品后,即于1962年停产缓建,后又兴建铜网车间并投产。1965年从沈阳电缆厂迁来通讯电缆车间,并于当年投产,明确通讯电缆为产品发展方向。 这一时期,在合营改组基础上成立的一批中小型电线厂,如无锡、武汉、天津、北京、青岛等地的电线厂,有的进行扩建,有的迁址建厂。此外,重庆、衡阳、佛山、南宁、开封、苏州、杭州、西安、芜湖、北京、邢台、榆次、辽源、哈尔滨等地又兴办了不少电线厂、电磁线厂、线材厂。邮电、铁道部分也建立了一些电线电缆厂。 这期间还发展了一些电缆附件厂,如武汉电缆附件厂、长沙电缆附件厂、无锡塑料制品厂、上海武宁五金厂等。 1958年上海电缆研究设计室改名为上海电缆研究所。1959~1960年间建成各种试验室及机修车间,并完成高压楼土建工程。1961年将军用高频、海底通讯电缆划回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后发展成为1423研究所。 1966年—1976年又新建了一批厂。邮电部系统建立了侯马电缆厂、铁道部系统建立了焦作铁路电务器材厂、天水铁路电缆信号厂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线电缆产业实现了飞速发展。 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电缆行业职工积极性又重新出现高涨局面,1979年导体用量上升到43.92万吨。1979年中心提出“调整、改革、整顿、进步”的方针以后,我国基建规模大幅度压缩,电线电缆需要量随之下降,但随着家用电器产业的发展,部分产品如细漆包线需求激增。随着调整取得的成果,生产回升,1985年导体用量上升到62.30万吨。 改革开放中外引内联的开展,使跨地区、跨行业的内联企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同时,乡镇企业、地方企业又在大批涌现,其数目之多是过往所未有的。但是,一直到到上世纪90年代前,国有企业在我国电线电缆产业占有不可动摇的对统治地位。80年代形成了南北两霸,即沈阳电缆厂和上海电缆厂;至90年代形成了沈阳电缆厂、上海电缆厂和郑州电缆厂三足鼎立的格式。 随着改革的深进发展,从90年代中期开始,国有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民营企业在行业中占有比重逐年上升。在“九五”、“十五”的十年发展中,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内的经济成分也完成了重大转变。改革开放初期主要由国有经济为主、集体经济为辅比较单一的经济成份组成,经过这段时间的改革调整,已逐步转变为以民营企业为市场主体,三资企业抢占大量的高端市场,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不断萎缩的形势。 以下为“十五”末期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所有制格局: 表3.1 “十五”末期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所有制格局 国有企业 近几年来,中国电缆行业一直在重新洗牌,国企成了企业吞并和重组的关注焦点。如今,中国电缆行业企业转制和资产重组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就全国最大型的几家电缆企业来看,企业吞并、并购、资产重组十分激烈。亚洲最大的沈阳电缆厂已经解体,一部分成为日资的沈阳古和电缆公司。上海电缆厂已不复存在,其三分之二的资产已经与日本藤仓合资。郑州电缆团体公司也正在在被多家中外公司垂涎,2007年被中科英华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注资控股。中部大型电缆企业红旗电缆厂已被实力强劲的民营内资电缆企业并购。内蒙古电缆厂已被上海电缆有限公司吞并。据传,西南老牌电缆企业南宁银杉电缆公司也正在被吞并中。国企被并购既演绎出中国国有电缆企业一种悲壮,也演绎出的他们的命运,它们那些辉煌的业绩已经成为中国电缆史上光辉的一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巨大的电线电缆市场深深地吸引着产业发达国家的电缆制造商前来投资设厂,并且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外资在华建电线电缆工厂,产品覆盖面广,几乎涉及所有电线电缆产品领域,从220-500kV高压和超高压交联电缆,到细小的电子线缆,无所不有,工厂规模也有大有小。这些外资主要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士、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世界著名电线电缆制造商Prysmian(普瑞斯曼-意大利)、Nexans(耐克森-法国)、Pirelli(比瑞利)、Sumitomo(住友)、Furukawa(古河)、Siemens(西门子)均已在我国建立了合资、独资企业。他们来华建厂的目的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政策,制造高水平的产品,既可取得中国市场份额,又可以低本钱参与国际竞争,获取最大化利润。这些电缆大鳄已经占领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国内高端电缆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中国市场上大显身手。其中,普瑞斯曼与宝胜合作建造超高压电缆生产线,日本古河电工和台湾华新丽华的110-220kV交联电缆已经在中国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法国耐克森公司的特种电缆以及交通用电缆在中国具有相当高的声誉,正在不断地打进一些重点工程。荷兰飞利浦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光缆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美国CTC公司的ACCC导线又成功地打进中国市场并开始建立制造基地。还有很多做漆包线、电子线、电源线的公司等。 江苏苏州吴江地区形成了以亨通集团等几家大型企业为龙头的通讯电缆、光缆生产基地,在全国占有该类产品前十强中的半壁山河。 江苏省溧阳市以上上电缆为龙头的电力电缆生产企业,逐渐成长为为国内电缆企业的标杆,其精益成本控制使国内企业难以企及。 华北地区形成了以宝丰线缆团体、新华线缆团体、天津塑力电缆团体、永进电缆,河北华通等团体等为代表的电线电缆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宁晋、河间、霸州等县市,主要产品也以电力电缆和橡套电缆为主。 广东珠三角地区是目前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结构最为公道的产业集中地。该地区除了拥有具有广东电缆厂、南洋电缆厂、新亚光电缆厂、规模效应的大型电线电缆企业外,还拥有大量的以生产附加值较高的电子线缆、电器装备用特种线缆为主要产品的专业化企业,且有大量产品出口,东莞虎门是我国电线电缆出口的主要地区。 安徽省则形成了以无为县为核心的特种线缆生产基地,并正在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特种电线电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山东省则形成了以青岛汉河、山东鲁能(特变鲁缆)、山东阳谷几家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电线电缆产业基地,在行业中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一座座“电缆城”的崛起,不仅是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我国电线电缆产业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当然,这里所说的电缆城,并不是集贸市场上的商品销售摊位集中,而是大规模的电线电缆制造工厂及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态。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将成为我国电线电缆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志。以上这些地区尽大多数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线电缆产业集群,仅见雏形。实际上,这些电缆城基本上都是区域性行业合作组织,众多电线电缆制造厂的相对集中而已,产权分散,由当地政府出面组织治理。要达到整体大于个体相加,并真正发挥地区资源、品牌等的集中上风,仍有较大的间隔。产业集群并不是简单的堆,而是严格按科学规律的有机结合;它是产业发展的一种进程的自然结果,不能一挥而就;电缆它也不能尽对化,不排除按经济规律的有分有合,公道地跨地区布局。从发达国家的地区产业趋势看,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具有明显的产业特性、地域特性与网络特性,能够产生极强的竞争力效应。而电缆产业集群是世界电缆业百年发展历程中,大浪淘沙殊途同归的成功模式,也是包容了现代电线电缆产业规模效益、精益方式、技术设计之大成的“模块集约地”。 电线电缆的进出口方面,近年来我国的电线电缆产品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220kV及以上超高压电缆附件、超微细漆包线、核岛内部用核电站电缆等高科技产品,而电力电缆、橡套电缆、排挤导线以及某些特种线缆已经大量出口,出口额逐年增加,自1999年以来,电线电缆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顺差,出口额已经占到整个电线电缆产业年总产值的12%左右。另外,我国的电线电缆专用设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依靠进口,随着我国电工机械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目前电线电缆专用设备的自给率已经达到70%以上,并且有部分电线电缆专用设备已经批量出口至东南亚、东欧及非洲国家。前文所述的外资电缆制造商一再萎缩,基本退出常规电缆的竞争,仅保留特种用途电缆模块。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发展,我国电线电缆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基本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电缆行业的发展经历过红利期,艰难的黑暗时期,曾作为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汽车制造行业的电缆行业实现弯道超车,逐步赶超世界水平。以下引用建国70周年,上海电缆研究所信息会展中心的技术成果主题展板作为结束语。 (以上文字部分整理摘抄于网络,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谢谢)
|